医美药物“偷梁换柱”、主刀医生“临阵换帅”......警惕这些医美陷阱
冰点无痛脱毛不要一万八,只要998一流的设备,著名的医师,让你与美丽同行 大街小巷的医美广告让不少爱美人士蠢蠢欲动不过, 做医美
“冰点无痛脱毛”
“不要一万八,只要998”
“一流的设备,著名的医师,让你与美丽同行”
......
大街小巷的医美广告
让不少爱美人士蠢蠢欲动
不过, 做医美之前
你先要了解这些 “美容陷阱”
下面卫监君和大家聊聊
这些年常见的“医美陷阱”
01
美容院也能开展
“冰点脱毛”
一些生活美容院告知消费者“激光脱毛” 不用 动刀,也不注 射 ,不会“破皮见血”,在美容院就能做。
避坑建议
激光脱毛的仪器作用于毛囊, 像“OPT脱毛仪”这类激光脱毛仪器,光源为强脉冲光。
按照《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 强脉冲光脱毛属于医疗美容范畴 ,为美容皮肤科微创治疗项目,只能由专业医疗机构操作。
其他常见的 通过激光等介质穿透真皮层的项目 ,也 属于医疗美容 , 如祛斑、嫩肤等 ,必须在合规的医疗机构才能开展。
02
医美药物(器械)被“偷梁换柱”
医美相关药物(器械)成分、原理等专业性强,消费者对相关产品了解不够深入,有些医美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在实施医美项目过程中可能会调换药物(器械),欺骗消费者。
避坑建议
注射药物之前, 消费者一定要跟注射医师确认注射药物的名称、剂量、可能发生的风险、效果、维持时间等,并验证注射药物的真伪。
在接受医美项目前,要和开展的医师确认仪器的名称、可能发生的风险、效果、注意事项等。
消费者也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相关信息。
03
医美手术主刀医生“临阵换帅”
在进行医疗美容相关手术前,医生会和消费者商讨手术方案,就手术内容、时间和实施医生等进行协商,但有些医疗美容机构,术前会说权威医生有急事来不了,临时换一个医生来开展。
避坑建议
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二十三条,手术同意书的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签名等。
如果医疗美容机构找各种理由更换手术医师,消费者 有权拒绝手术 , 确认新安排手术医师的行医资质 , 并与新安排手术医师沟通手术方案, 符合心理预期后再开展手术。
04
装修“高大上” 代表医疗美容机构正规?
一些朋友会被富丽堂皇的装潢、周到贴心的服务蒙蔽双眼,忽略了查看机构场所和人员是否有医疗资质, 医疗机构是否安全可靠可不是看装修那么简单。
避坑建议
选择医美场所时,除了保持谨慎的态度之外,一定要学会看“证”。正规的医美机构,必须 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诊疗科目应该有“医疗美容科” “美容外科”等医疗美容科目。
看场所
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必须 要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及有关单项诊疗服务许可证,并公示诊疗时间、药品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等信息。
消费者一定要 注意核准证件及诊疗科目 。涉及麻醉的医疗美容手术如隆胸等,医疗机构核准科目里应有“麻醉科”。
开展医疗美容的场所,设施条件也需要符合卫生标准。
看操作医师资质
从业医师首先必须具有专业资格证,即《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此外,整形外科医生必须具有 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质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还须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
市民朋友们进入医疗机构后,注意看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否佩戴有本人姓名、照片、职务或者技术职称的标牌。
△示例图
查使用药物的资质
正规渠道进口的美容用品都 应 有中文标 识 , 上面明确标有厂家信息、使用量、禁忌症等。
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及相关药品 均应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审查认证 ,消费者可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 。
保留医疗文书及收费凭据
手术前, 消费者 要详细了解手术情况及风险,注意保留好手术同意书、病历、消费凭证等资料。
这些医疗文书不仅可以确保美容消费者知情的合法权益,还能在出现医疗纠纷时作为消费者的证据。
卫监提醒
卫监君再嘱咐一遍
想要变美的小伙伴
不要听信几句广告就冲动消费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
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再行动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
去医疗美容机构
要做好个人防护
配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哟
材料来 源:龙华区卫生监督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xys.com/news/hangye/61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