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六不要!陕川渝甘青藏消费者组织联合发布春节消费提示

新年快乐年货、聚餐、出游 2023年春节将至消费市场逐渐升温商家们铆足劲儿搞促销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倡导科学、理性、安全、绿色消费理念陕西、四川、重庆、甘肃

年货、聚餐、出游......

2023年春节将至

消费市场逐渐升温

商家们铆足劲儿搞促销

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倡导科学、理性、安全、绿色消费理念

陕西、四川、重庆、甘肃、青海、西藏

6省、市、自治区消费者组织

联合为消费者欢度春节“支招”

▼▼▼

医美消费 要 科学

不要 “容貌焦虑”

为了美美地过年,一些消费者会选择医疗美容,用最美的状态来走亲访友,但消费者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 抛弃“容貌焦虑”,学会欣赏自己 。

即使要接受医美服务,也要选择资质齐全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 远离“黑医美” 。

接受服务前, 详细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事先约定好突发状况处置办法、争议解决方式以及赔偿责任等 。

警惕“免费治疗、免费赠送、限时特价、活动价1折起”等诱导性宣传,以免遭遇 价格陷阱 。

此外,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医美项目, 办理“美容贷”要评估风险, 避免后期还贷困难。

购置年货 要 理性

不要 盲目囤货

消费者要 根据实际需要购置年货 ,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度高的商家和网络平台;

参加促销活动要 详细了解活动规则、使用期限、适用范围、限制条件、退换货约定等 ,避免因盲目追求“薅羊毛”掉进促销陷阱, 警惕虚构原价、虚假优惠、加价出售、附加条件、高价结算等 行为;

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外包装的 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成分等 标识标注;

选购礼品时倡导绿色消费, 拒绝过度包装 。

在外聚餐 要 节约

不要 铺张浪费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餐也是必不可少的。

消费者预订“节日套餐”时要提前与商家 确认套餐菜品、分量、用餐时间、退订条件以及其他额外收费等 ,特别 当心 “加价不加量、设置最低消费、限制打折范围、强制消费套餐”等 情况。

在外就餐要选择证照齐备的餐厅,检查食材是否新鲜,结账时查看账单 是否存在低标高结、虚构原价、多收费用等欺诈行为 。

提倡公筷制、分餐制,倡导合理点餐,响应“光盘号召”, 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杜绝食用野生动物“野味” 。

旅游出行 要 安全

不要 轻信承诺

随着旅游市场逐步复苏,不少消费者期待春节假期走出家门,重新感受“烟火气”。 有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旅游产品预订量相比去年大幅上涨。

消费者要 警惕低价旅游团 ,旅游合同要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注意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商家口头承诺也要写进合同。

如果选择自驾游,要 合理规划线路 ,了解景点情况, 尽量错峰出行 ,随时检查车辆状况,切勿疲劳驾驶。

疫情防护 要 坚持

不要 放松大意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大,要 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随时关注身体状态,对自己及他人负责。尤其是“阳康”人员,要合理规划出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外出游玩时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接触了公共区域门把手、开关按钮等,要及时洗手或消毒,减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时间和次数。

返乡探亲初期尽量 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 保持适当距离。

出行归来后, 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如出现身体不适,不要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

预付消费 要 谨慎

不要 大额充值

健身机构、美容美发、洗车洗衣等服务业商家会在节假日期间推出预付卡充值、续卡优惠活动,但 预付式消费存在一定风险,如商家闭店、跑路等, 消费者可能面临财产损失。

因此,办理预付卡时 避免大额充值,充值后尽快使用,随时关注商家经营状况,尤其要警惕“跑路前促销” 。

此外,要 坚决 抵制“办卡后概不退还、最终解释权归经营者所有”等霸王条款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假期消费过程中

消费者要妥善保管购物单据、

电子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有效凭证

一旦发生消费纠纷

积极与商家协商解决

如协商不成

可向当地消费者组织投诉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xys.com/news/hangye/1139885.html

预约医院/医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