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力法重建面瘫患者笑容案例分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尿道下裂治疗中心 杨喆、马宁 医师
【基本信息】
男23岁
【疾病类型】
晚期面瘫 右侧
【就诊时间】
2021年12月
【治疗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三甲)
【治疗方案】
双动力(跨面神经移植+咬肌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
【治疗周期】
2周
【治疗效果】
重建了患者右侧中下面部的肌张力,口角能够上提,产生自发与自主微笑,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分享理由】
患者右侧面瘫,病程超过2年,属于典型的晚期面瘫。 患者年轻,希望能恢复面部运动的意愿较大,要求高,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希望大家了解这种疾病,也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有机会接受到目前先进的治疗方法。
1.初识患者
因为我们前期对于晚期面神经瘫痪治疗的宣传,有一位年轻患者来到杨喆主任的门诊。小伙子右侧面瘫已经3年了。3年前,小伙子感冒后突然发现右侧面部不会动了、口眼歪斜,随后去医院诊断为贝尔氏面瘫,进行内科和针灸治疗3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之后他便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未再诊治,自己也因此变得内向沉默,病情也没有好转。当他听说我们能帮助面瘫患者恢复面部笑容后,就立马请假来到了杨喆主任的门诊,面瘫3年,他非常渴望自己的右脸能够恢复运动,摘掉口罩,露出自信的微笑。面诊时,可见患者双侧面部不对称,眉毛左高右低、闭眼不全,右侧口角轻微下垂,微笑时口角偏向左侧,大笑时更加明显。
2.患者的治疗过程
患者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1.右侧面部神经传导通路中断,导致右侧面部不能运动,尤其是做面部表情时,面部不对称非常明显,患者不敢摘口罩,不敢笑。
2.右侧面部表情肌萎缩变性,即使神经功能恢复,也不能恢复运动。所以,要改善患者目前的状况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提供动力来源,也就是神经传导的通路。(2)移植肌肉,模拟表情肌分布,恢复患者的笑容。
游离肌肉移植,我们选择大腿的股薄肌做为供体,也是目前肌肉游离移植的金标准。肌肉一端固定于颧弓和耳前,另一端固定于口角,肌肉的收缩可以实现口角上提,重建患者的笑容。
神经传导通路的恢复,对于年轻患者,既往我们采用跨面神经移植,就是采取一段小腿的神经,作为一个桥梁,用来沟通健侧的面神经分支与移植肌肉的神经,从而使对侧面神经的神经冲动能传导到患侧的移植肌肉的神经上。作为桥梁的神经往往需要15-20cm不等,神经传导恢复较慢,通常需要8-10个月,但是恢复后双侧面部对称性好、运动协调性好。对于中老年患者,我们采用同侧的咬肌神经作为动力来源,通过咬牙达到口角上提的目的,咬肌神经束多,所提供的神经冲动较强,患者恢复较快,通常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主动的笑容,但是欠缺协调。综合上述两种动力来源的优缺点,以及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晚期面瘫动力性修复的理念,我们给这位年轻患者进行了双动力晚期面瘫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手术,手术历时6小时,通过神经肌肉的精细分离,神经血管的显微外科缝合,重建了患者右侧的神经传导通路及大部分表情肌。
晚期面瘫动力性修复示意图
游离肌肉血管神经缝合示意图
3.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3天开始进行床旁活动,术后7天面部伤口拆线并出院。由于神经的再生速度是所有组织中最慢的,我们的手术虽然完成了,一般要等待3个月以后移植的神经才能发挥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患者术后1年回医院复诊,他开心的反馈说“右边脸刚开始1个多月没有感觉,也不能动,我非常担心。但是到了3个月时,一咬牙,右边脸竟然可以动了,之后越来越强,后来感觉不咬牙也可以微笑,而且越来越对称。现在自己也愿意多参加一些团队活动了,生活也变得开心了”。患者通过咬牙获得患侧的口角上提,这是自主微笑,不咬牙也可以获得的微笑,是自发性微笑。术后1年,患者采取跨面神经和股薄肌的切口瘢痕也十分淡了,腿部活动和感觉一点没受影响。
术前
静态
术前
微笑
术后1年
静态
术后1年
微笑
4.医生感悟
面神经瘫痪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生理性痛苦,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交障碍。在我国面神经瘫痪的动力性修复知晓度非常低,有些时候为了迎合病人短暂的要求会进行静态悬吊等手术操作,但这些治疗往往只能给患者带来短期内面部静态时的对称,而无法给患者提供一个自然地微笑。我们希望能让广大患者知道他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面瘫的动力性修复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医生付出许多努力的事业。作为全国领先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我们需要给更多的患者带去福音。我们科室的新一代医生,继承并发扬了老一代医生开展的晚期面瘫治疗工作,手术方法从既往的静态悬吊、局部肌瓣转移,发展到了带神经血管肌肉游离移植,我们不断地汲取国内外先进的面瘫动力性修复手术的优势,发展了如今非常适合年轻患者的双动力法神经肌肉游离移植。年轻患者对于恢复面部自主性运动的意愿更强,他们的神经再生修复能力更强。肌肉移植既能提供面部动度还能填补面部肌肉萎缩的容积。当然该术式非常的复杂,对医生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要求都很高。但是能为患者解决问题,重建患者的“微笑”,便是我们整形修复医生最欣慰的事,正所谓“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xys.com/quanzi/113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