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网络舆情报告2022年第2期(总第17期)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开展了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现将2022年2 月 1 日至 2 月 28 日网络舆情与风险预警简报如下
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等 8部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 2020〕4号)中有关医疗美容相关行业组织“定期向社会发布医疗美容典型案件以及医疗美容相关手术、药品器械使用的风险警示”的要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开展了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现将2022年2 月 1 日至 2 月 28 日网络舆情与风险预警简报如下:
一、数据采集
(一)采集平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技术支持:北京鸣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二)采集周期:2022年 2 月 1 日至 2 月 28 日 。
(三)采集范围:全网公开信息,包括:论坛、新闻、博客、问答、视频、微博、贴吧、平媒、微信、电视、股吧、手机新闻等。
(四)采集内容:根据医疗美容行业特征词,对全网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
(五)数据处理:根据内容表达的语义结构,判断内容正负面关系;分析全网传播内容,聚合报告期内传播热点;结合非法行医和非法产品的相关敏感词,挖掘非法行为的敏感信息。
二、舆情数据分析
(一)概述
2022年 2 月 1 日至 2 月 28 日,全网新增医疗美容相关信息共计 1377818 条。其中重点媒体频道信息 315353 条,总体信息量的 23 %,负面信息量 9392 条,占总体信息量的 0.6 %。在本报告期内,受春节假期及行业监管趋严的影响,全网总信息量有所下降。
(二)按信息来源(平台)分布
从总体舆情来源(平台)分布来看,微博占 45 %;重点舆情方面,手机新闻、新闻类媒体合计传播占比 49 %。负面舆情方面,微博平台上信息量相对较大。
(三)按信息来源(地区)分布
全国各地区的医疗美容行业信息量,与区域内的行业机构数量、密度、市场规模和热度紧密相关,也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大致成正比关系。
三、舆情内容分析
(一)概述
根据传播内容的正负调性,将行业信息分为正面、负面、中性三种。在各个媒体平台中,微博、手机新闻占据传播量的前两位。
正/负面舆情内容媒体类型分布图
(二)新闻平台正 /负面宣传内容
报告期内,预售项目、会员充值、节后减肥等与节日相关的正面词出现较多。
新闻平台正面高频词分布图
(字号越大、出现频率越高。下同)
在本报告期内,不满意、毁容、退款等信息上升为负面高频词。
新闻平台负面高频词分布图
(三) 医美行业正面事件报道 TOP5
1 .依法限制“医美低龄化”。
2 .2022“铁拳”行动将聚焦“神医”“神药”“医疗美容”等领域
3.2022-2028年全球色素沉着治疗收入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6%
4.博士康旗下医美公司Solta拟美股上市
5.海南自贸港放宽医美市场准入利好逐步兑现,120种国内外先进产品落地.
四、非法产品销售
报告期内,全网未发现非法购买或销售、推介假货、水货的相关信息,随着对非法产品销售线上线索的持续曝光,线上医美假货、水货产品销售信息已经持续 5 个月为 0;
五、医疗美容不良事件
1 . 报告期内,医疗美容行业不良事件报道共 9392 条,部分传播量较大的信息如下:
1) 医美诊所的缝合线是过期的?南京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2 )整容手术中主刀医生突然离开
3)柳州女子隆鼻手术导致医疗事故
2 . 报告期内,触及医疗处罚、涉及医患纠纷的信息传播主要涉及到 136 家医美机构,从区域分布看,浙江、湖南、河南、山东四个区域的医美机构相对较多。
从信息类型看,有关医患纠纷的项目中,以鼻部、胸部、吸脂类项目居多;有关医疗处罚的类型中,因使用过期药物、未注册器械,发布违规广告造成的处罚居多。(详见《医疗美容网络舆情负面信息清单 2022 年第 2 期》)
六、风险预警
报告期内,不良事件涉及到的相关医疗服务或产品有胸部整形、鼻部整形、吸脂、面部填充等,提示美容就医者近期重点关注上述项目的风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xys.com/news/hangye/81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