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酸”风险大,属于医疗美容项目,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国家药监局专门 发布科普文章,提醒公众科学认识 “刷酸”美容。那么,“刷酸”美容科学吗?应该注意些什么?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叫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

国家药监局专门 发布科普文章,提醒公众科学认识 “刷酸”美容。

那么,“刷酸”美容科学吗?应该注意些什么?

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叫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刷酸”美容安全吗?

国家药监局: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在发布的信息中提示, “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

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 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

“刷酸”风险大,属于医疗美容项目,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图片-2

“刷酸”是一项医疗行为

“刷酸”是一项医疗行为,属于医疗美容的治疗范畴 。从其科学原理来说,是对皮肤进行可控的损伤。因此,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作的。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科普文章中特别提到, “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在医疗机构进行“刷酸”治疗时,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刷酸”风险大,属于医疗美容项目,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图片-3

“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

化妆品中的“酸”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刷酸治疗”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目前, “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 ,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刷酸”风险大,属于医疗美容项目,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图片-4

国家药监局提示,化妆品是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不具有医疗作用。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擅自开展“刷酸”美容将被重罚!

刷酸美容属于医疗美容项目 , 必须在医疗美容机构内开展 , 操作人员需要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还需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 生活美容场所、美甲店等非医疗机构违规开展将被重罚!

1. 非医疗机构擅自开展:

卫生健康部门将依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医疗美容仪器,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5-20倍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罚款5万-20万!

2. 对操作者:

将依据《医师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 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

“刷酸”有风险,消费需谨慎。 消 费者切勿让“爱美之心”冲昏头脑, 不能被不法商家忽悠。因此, 消费者很有 必要 科学认识“刷酸”美容 。

“刷酸”是什么?

“刷酸”是目前很流行的美容词汇。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都可影响换肤的深度。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另外少见的有灼伤、糜烂、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荨麻疹、瘢痕等。在医疗机构进行“刷酸”治疗时,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

“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目前,“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 ~ 30%。

化妆品中的“酸”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在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化妆品中α-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过6.0%,产品pH值不得低于3.5,一定情况下还需在标签上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0%,除香波外,不得用于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中,同时在标签上标明“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等。可见,化妆品中“酸”的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

化妆品是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不具有医疗作用。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xys.com/news/hangye/1533014.html

预约医院/医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