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下颌角手术可以自己选择截骨多少吗?
一提到整形换头的项目,大多数美粉第一反应会想到磨骨手术。 毕竟珠玉在前, 不管是娱乐圈里传出真真假假的对比图,还是一些素人案例,磨
一提到“整形换头”的项目,大多数美粉第一反应会想到磨骨手术。 毕竟珠玉在前, 不管是娱乐圈里传出真真假假的对比图,还是一些素人案例,磨骨带来的小脸效果都是惊人的。
因此,每年有上千位来自天南海北的小姐姐/小哥哥找到 重庆华美技术院长、颌面学科带头人潘宝华 面诊。
(小哥哥来磨骨的也很多哦,点击看男士磨骨)
美姐发现, 很多人在面诊下颌角手术时,都爱叮嘱一句话——“医生,记得多给我截一点(下颌角)。”
面对这种可爱的要求,潘院一般都会耐心解释说,下颌角截骨可不能“想截多少截多少”。 那么,为什么下颌角截骨不能随心所欲呢? 美姐帮大家详细问了潘宝华院长,下面我们就从美观性和安全性的角度来说说。
下颌角截取讲究“适度”审美
完美的下颌曲线有一个公认标准——那就是下颌角度约120度;下颌角到耳根的距离最好在2-3cm,增加面部立体感;嘴角线与下颌角拐点在一条水平线上。
虽然美有统一标准,但毕竟还存在个体差异,医生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把这种公式灵活地运用在面部改善上。
尤其脸型,就像量体裁衣,要根据五官的大小、特征、比例来调节整体,让人觉得浑然天生,又很和谐、适度美。 因此,对潘宝华院长的审美理念略有了解的美粉都知道, 他素来讲究的是“适度”,最后呈现的效果一定是整体协调、自然的美感。
反过来想象一下,一个比例正常的成年人,正面下巴尖得扎人,侧面看上去没有一点角度,就是一条直线,就像copy了一张日本漫画脸,是不是忒不真实?
对不起了,小兰~
所以求美者要切记,脸不一定越小越美,只有协调、合适才最美。 此外,下颌角能截多少,除了医生和主流审美的 因素,还要以手术安全为优先考虑。
截骨线要避开重要神经、血管
人面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血管和神经,颌面关节又影响着张口、咀嚼等功能。 作为四级难度手术(最高级)的颌面整形 ,稍有不慎,可能有大出血、心衰、下颌角骨折、面部神经受损、张不开嘴等严重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颌面整形共识中,下颌角的截骨量本身就有一个极限值。
先看看下图,在下颌骨里面的沿线位置,有一根下齿槽神经血管。
安全的截骨线应该在距离 下齿槽神经管下方5mm以上 ,如果 一不小心误伤血管,在短时间内就会大出血,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 因此每次面诊和手术前,潘宝华院长都会借助头颅X光片等,反复精确分析求美者面部骨骼大小和厚度、确认神经线及血管位置,在术中精确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此外,如果医生经验判断不足,或盲目追求最大限度的截骨量,损伤了下齿槽神经,可能会造成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如果下齿槽神经彻底被截断,伤害更是不可逆的。
所以潘宝华院长在保证下颌骨咀嚼、外形支撑功能完整,不伤及神经血管前提下, 设定了一条安全截骨线 “Kamiishi线” ——下颌骨升支、水平支连接线为截骨安全范围。
而安全线的设计也融合了潘宝华院长30余年的临床经验和总结,并不是每一位医生都能做到根据求美者骨骼特点精准设计的。
定了安全截骨线以后, 医生在术中的温柔剥离和精细操作,也能大大降低颌面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温柔剥离,下颌角先磨后截
而“温柔剥离”也与 医生的经验判断、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潘宝华院长在做磨骨/截骨时,会从口内粘膜入路,利用特殊的内窥镜精细剥离至下颌骨区域,先用球钻打磨出截骨线沟槽, 这一步就像做标记,标注出需要截取的骨骼区域。
这种操作的好处在于,通过“划线”调整磨骨的位置,在术中可以左右对比测量来精确定位,减少左右不对称的可能。
类似于这种划线标记
否则,如果“咔”地截完下颌骨,医生才发现一边截多了,就真的很难补救,术后的脸型效果可想而知,也不会太美观。 同时,像潘宝华院长这样“ 先磨后截 ”做出的 截骨弧线更流畅,即使是面部皮肤薄、组织薄的求美者,也不会被摸出截骨的痕迹,从外观、手感上都很真实、自然。
由此可见,下颌角不是求美想磨多少就能磨多少,也不是医生随意划线就能做出漂亮的脸型。 有经验的磨骨医生需要根据原生脸型、神经血管位置、Kamiishi安全截骨线位置等,设计 下颌角磨截方案,并在术中精细温柔、安全周到的操作。而这些,都是考验一位磨骨医生实力的标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xys.com/gl/1795131.html